4月27日,成都市统计局发布,一季度,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18.2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5.0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增加值94.4亿元,增长1.0%;第二产业增加值1548.8亿元,增长4.3%;第三产业增加值3875.0亿元,增长5.3%。
从三次产业来看,成都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都低于GDP增速,由于第一产业体量相对较小,第二产业对GDP增速拉低效应更明显。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,其中,一季度成都工业增长承压。
统计数据显示,一季度,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.9%。相比1-2月5%的增速下降了1.1个百分点,可见成都工业生产在3月遇到了比较大的压力,而这些压力可能主要来自成都的主要支柱产业。
再从工业三大门类来看,今年一季度,采矿业、制造业、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.3%、2.2%、6.5%。这说明其制造业增长乏力,成为拖累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。
虽然统计数据显示重点行业稳定贡献,37个行业大类中26个实现正增长,其中橡胶和塑料制品业、食品制造业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6.1%、14.9%、10.7%。新兴产品产量快速增长,新能源汽车、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3.1%、57.3%。
但是,实际上,电子信息产业是成都的制造业主要支柱产业之一,在订单减少、产业转移和国际需求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,成都计算机制造等产业从去年就遭遇大幅下降。
根据成都2023年统计公报,2023年成都电子计算机整机产量5221.4万台,下降27.5%,集成电路78.6亿块,下降12.2%。这些也导致其进出口下降,2023年成都全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7489.8亿元,比上年下降9.7%。
成都统计局在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时没有公布电子信息产业的数据,不过,1-2月,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仅增长0.1%。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曾俊林在近日发布四川省一季度数据时还称,四川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3月当月下降2.8%。
与此同时,成都的第三产业带动力也不太强劲。2023年,成都第二产业仅增长3%,但是GDP增长了6%,主要动力来自于第三产业,2023年其第三产业增长了7.5%。而今年一季度,成都第三产业增速为5.3%。
如果从投资、消费和进出口“三驾马车”来看,消费增速下降比较明显。今年一季度,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0.0亿元,同比增长2.7%。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,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19.9亿元,增长2.6%;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0.1亿元,增长5.1%。
成都市统计局称,总的来看,一季度,随着各项政策效应不断显现,积极因素累积增多,全市经济运行延续恢复向好态势。但仍存在部分行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,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一定困难等问题,经济稳定向好基础尚不牢固。